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云初小说 > 其他类型 > 国公府小丫鬟梨月苏梨月前文+后续

国公府小丫鬟梨月苏梨月前文+后续

七月锦鲤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素馅是各色菌菇野蕈,切成细丁子用素油炒香,再加北豆腐、熟粉丝、青韭叶、金针、姜丝,一点麻油调香。荤馅则是时令鲜菜,外加虾肉与鱼肉与火腿细丁儿。玉墨来取早膳时,梨月给了她两笼荤馅的,另外盛一盒素馅的,说要送给锦鑫堂孝顺太太。“世子爷若不去给太太请安,送盒素点心表表心意也好。”玉墨才想起今日十五,又见梨月细致费心,也就明白了她的心意。“今日太太吃素,亏你惦记着。我今日不得闲儿,你就帮我送去吧。到了锦鑫堂,你将盒子交给红绒姐姐。她与我最好,有什么话尽可以告诉她。”梨月正是这个意思,连忙行礼谢了玉墨,又抢了秋盈的一包上好玫瑰酥糖,提着食盒一溜儿烟去了。到锦鑫堂的时候,宁夫人刚起身,几个婆子正在回话。红绒带着小丫鬟出来接东西。她在锦鑫堂一等丫...

主角:梨月苏梨月   更新:2025-01-25 18:09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梨月苏梨月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国公府小丫鬟梨月苏梨月前文+后续》,由网络作家“七月锦鲤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素馅是各色菌菇野蕈,切成细丁子用素油炒香,再加北豆腐、熟粉丝、青韭叶、金针、姜丝,一点麻油调香。荤馅则是时令鲜菜,外加虾肉与鱼肉与火腿细丁儿。玉墨来取早膳时,梨月给了她两笼荤馅的,另外盛一盒素馅的,说要送给锦鑫堂孝顺太太。“世子爷若不去给太太请安,送盒素点心表表心意也好。”玉墨才想起今日十五,又见梨月细致费心,也就明白了她的心意。“今日太太吃素,亏你惦记着。我今日不得闲儿,你就帮我送去吧。到了锦鑫堂,你将盒子交给红绒姐姐。她与我最好,有什么话尽可以告诉她。”梨月正是这个意思,连忙行礼谢了玉墨,又抢了秋盈的一包上好玫瑰酥糖,提着食盒一溜儿烟去了。到锦鑫堂的时候,宁夫人刚起身,几个婆子正在回话。红绒带着小丫鬟出来接东西。她在锦鑫堂一等丫...

《国公府小丫鬟梨月苏梨月前文+后续》精彩片段


素馅是各色菌菇野蕈,切成细丁子用素油炒香,再加北豆腐、熟粉丝、青韭叶、金针、姜丝,一点麻油调香。

荤馅则是时令鲜菜,外加虾肉与鱼肉与火腿细丁儿。

玉墨来取早膳时,梨月给了她两笼荤馅的,另外盛一盒素馅的,说要送给锦鑫堂孝顺太太。

“世子爷若不去给太太请安,送盒素点心表表心意也好。”

玉墨才想起今日十五,又见梨月细致费心,也就明白了她的心意。

“今日太太吃素,亏你惦记着。我今日不得闲儿,你就帮我送去吧。到了锦鑫堂,你将盒子交给红绒姐姐。她与我最好,有什么话尽可以告诉她。”

梨月正是这个意思,连忙行礼谢了玉墨,又抢了秋盈的一包上好玫瑰酥糖,提着食盒一溜儿烟去了。

到锦鑫堂的时候,宁夫人刚起身,几个婆子正在回话。

红绒带着小丫鬟出来接东西。

她在锦鑫堂一等丫鬟中最得脸,世子爷都唤声姐姐,气派比玉墨高不少。

梨月赶着叫姐姐,怕她不认得自己,特意说东西是玉墨叫送的。

这红绒早先和玉竹玉墨,都是宁国府家生子,从小一起玩闹亲密无间。

她见梨月红肿着鼻子,便皱眉问了几句新房的事。

梨月就等着她问,忙告诉了实话,又说沈家丫鬟欺负人。

“大奶奶是菩萨人,都是芷兰香草使坏心,欺负我们年纪小。她们见玉墨姐姐待我们好,索性连玉墨姐姐都欺负。”

她只骂芷兰香草几个丫鬟,但话里话外都提了沈氏的纵容。

红绒心里明镜儿似得,抬手不许她说,令小丫鬟将食盒、糖果接了,随手拿了个荷包给梨月。

“我要给太太挽发,不得与你说话。这些事太太都知道,小孩子家不必害怕,早回去当差吧。”

梨月见她收了酥糖,就知这事有几分眉目。

又看荷包里有个荷花样银稞子,心里更有了底。

回到凤澜院,梨月将银稞子收了,荷包丢给秋盈。

荷包是鹅黄缎扣绣五色鹦鹉,秋盈这才高兴。

梨月才吃了早饭,就见锦鑫堂掌事孙财家的,带人抬赏赐进院。

沈氏正在装病,赵嬷嬷也不露面,芷清忙迎了出来。

孙财家的是锦鑫堂掌事,还是是宁夫人的心腹奶嫂,内宅半个总管。

芷清连忙行礼,引她进正房见沈氏。

凤澜院有五间正房,东边是书房、琴房、香室、茶室,供沈氏读书抚琴玩乐,起坐燕居都在西侧。

西侧最里是暖阁,一张江南螺钿雕花拔步床,金钩挂着锦绣帐幔。帐外是妆房,摆设妆台妆奁衣橱,靠墙设着软榻。碧纱橱往外是偏厅,饮食起居所用,门外又是二道厅。

按说孙财家的来了,就该让到暖阁里说话。

可沈氏正怨怒夫君,连同婆婆也怨上了,她便让人放了暖阁帐子,只说“身上不好不曾梳洗,请孙妈妈外头坐”。

孙财家的会意,在妆房站住。

这孙财家的是个掌事里的老油子,心里不满脸上不露,连坐都不肯坐。

“太太要来亲自来看,怕怕奶奶劳累,就没过来。大奶奶歇一两日好了便罢,不好时早请府医看,春日时气不好。”

沈氏装病不说话,芷清忙替她行礼答应

孙财家的也不多说,出正房就让把婆子丫鬟都唤来,手下人抬出一盒银子一柄戥子,按着等级赏钱下去。

“昨夜合卺礼你们辛苦。太太派我放赏,银钱不多休要笑话。”


梨月是第一次进沈氏正房。

满堂风流富贵,淡淡香风柔软。

沈氏刚起身,穿着家常衣裳,斜靠在软榻上,几个丫鬟左右服侍。

香草却是跪在地上,全无往日伶俐。

这情形有些诡异。

梨月不动声色跪下,露出肿着的半张脸。

沈氏并没问起,只对赵嬷嬷点头:“这就是小月?生得确实齐整。”

梨月低着头,余光看出些不对劲。

房间富丽堂皇,却没半点喜气红色。

沈氏穿着素色衣裳,也没有披红挂绿。

厅堂角落里,喜被喜烛堆在一起,并没布置起来。

世子爷不在屋里。

梨月有些不知所措。

沈氏脸色很憔悴,明显是一夜没睡,轻轻使个眼色,半碗冰凉桂圆汤送到梨月跟前:“这碗桂圆汤,是不是你煮的?”

总不会昨天的汤出了差错?梨月背后发凉。

接过莲纹青瓷小碗,才吁了口气,并不是自己煮的。

红枣没去籽,桂圆枸杞没洗,银耳没泡发,红糖错放成白糖。

最关键的是,所有材料一起下锅,银耳还没软,桂圆都烂了。

只有香草那蠢货能煮出这种东西。

“不是奴婢煮的。”

梨月顺便还把桂圆汤正确的做法说了。

“昨天玉墨让你煮桂圆汤了?”沈氏问。

“是。奴婢煮好交给她了。”梨月不卑不亢。

沈氏没再说什么,只看向赵嬷嬷。

赵嬷嬷还没说话,一个漂亮丫鬟就抢先插嘴。

“粗使丫鬟敢拿茶房的汤饮送人,可见是没调教。教训几板子长长记性得了,让她在屋里都站脏了地。”

梨月认出她是芷兰,香草的亲姐姐。

听亲姐姐开了口,香草也慌忙道:“小月这蹄子,爪子轻眼皮子浅,惯会偷嘴儿吃。我让她守会儿茶房,她把一锅桂圆红枣汤偷了!”

真是无稽之谈。

玉墨是一等丫鬟,她说世子爷要,茶房自然得给,难道还先核实不成?

“让小月去茶房,再炖一锅桂圆红枣汤。”

沈氏没理两个丫鬟,直接吩咐赵嬷嬷。

芷兰的脸色一变,忙对沈氏笑道:“小姐,厨房丫鬟不干不净,做的东西吃不得。香草干净又极伶俐,还是叫她回茶房炖吧。”

她这样连连插话,令赵嬷嬷十分不悦。

“香草伶俐?桂圆汤做不出来,端着碗能烫姑爷的手,她伶俐太过了!”

芷兰听了急忙解释:“香草年纪还小,嬷嬷多教导她。”

“芷兰姑娘年纪大,确实更伶俐些,烫伤膏子都在手边预备着!”

赵嬷嬷动怒,当面噎芷兰,满屋噤若寒蝉。

沈氏蹙了蹙眉心,见梨月还在,先就说了句:“你去茶房吧。”

梨月糊里糊涂出去,先回小厨房告诉一声,就去预备炖桂圆汤。

不当班的丫鬟,照例在茶房里嗑瓜子闲聊。

从她们嘴里,才弄清昨夜故事。

昨夜世子爷劳累着了,在喜房外坐了一会儿,就觉头昏眼花,命小茶坊送桂圆红枣汤来安神。

香草巴望这个巧宗儿好久了,亲自端着碗送到跟前。

她不知世子爷不舒服,指着自己年纪小,还故意要撒个娇。

滚烫的桂圆汤泼了半碗,把世子手都烫红了。

好容易新端了一碗,世子爷说味道不对。

刚要躺下歇歇,她姐姐芷兰又跳出来,抱着世子爷的手又吹又抹。

直到更天,玉墨送来了桂圆汤。

世子爷喝了一碗,抬脚去了澹宁书斋。

沈氏在新房空等,气得一夜没睡。

她觉得是玉墨用桂圆汤勾引世子,于是连夜命人打听,得知这碗汤是梨月炖的。这才有一大清早,派赵嬷嬷来厨房抓人的事。

昨夜虽然没圆房,世子还是依着礼数,过来陪妻子用早膳。

正巧梨月炖好了桂圆汤,用食盒装了送到廊下,里头丫鬟接了过去。

屋子里摆了膳桌,夫妻相对而坐。

世子爷背后是玉墨,沈氏身后是另一个一等丫鬟芷清。

“夫君喜欢桂圆汤,妾身特意做了,请夫君尝尝。夫君在边关劳累,该多用些安神补气的膳食。往后就让小月丫鬟,专门做这差事吧。”

沈氏温柔笑着,点手唤梨月进门。

梨月不敢走到桌前,在门槛处站住,低低福了福。

世子目光冷峻,扫了一眼梨月,疑惑的望着妻子。

沈氏满脸笑容,贤惠温和道:“小月是厨房粗使的,倒是个齐整干净的孩子。夫君早膳要饮桂圆汤,就让小月早些起来炖,也不耽误她别的差事。”

桂圆汤就算不麻烦,也得炖一个时辰。

沈氏嘴唇一碰是轻巧,她岂不是每天要早起一个时辰?

还要不耽误别的差事,真是不拿她当人了。

梨月心里叫苦,脸上却不敢露。

若让主子说出“偷奸躲懒”来,下场更好不了。

“不必了!”

世子爷眉头一皱,直接把桂圆汤推开。

“夫君不必怕麻烦,些许小事罢了。只要夫君身体康健,让母亲、祖母放心就好。”

沈氏笑容满面,世子爷却是一脸不悦。

“粗使女孩子年纪小,你不可太苛待。她们差事不少,早起炖这个,太虚耗人力。”

沈氏笑容一僵,半晌才愣怔道:“妾身看夫君喜欢喝,才让小丫鬟每日预备下的。妾身这几年吃斋念佛,自是不会苛待她们。”

世子把筷子一放,深深吸了口气,似是强忍怒意。

“桂圆汤安神,我也是晚上才喝,大清早弄它无用。那小丫头的脸肿得一寸高你看见了么?为何不打发她养好伤,还命她清早炖着劳什子?”

沈氏没想到他发怒,不由惊慌起来,说话磕磕绊绊。

“她的脸……不是妾身打的,丫鬟们打闹也是常事……”

“宁国府素来对下宽仁,我不想看见凤澜院再有这种幌子。”

世子什么都没吃,直接拂袖而去。

一直面无表情的玉墨,朝沈氏郑重福了福,跟着快步走了。

沈氏脸色惨白,对着满桌珍馐,还有一碗动都没动的桂圆汤。

梨月站在门口身子都僵了,许久才见赵嬷嬷缓步走来。

她的手掌摊开,露出四个银稞子:“回厨房当差吧,不用害怕。”


“实在没办法,咱买点东西吃。”

梨月刚有些积蓄,虽然舍不得,也要先填饱肚子。

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,她空有一身本事。

在宁国府里头,主子们讲究割不正不食,很多贱物不屑于吃。

当初曹婶子管事掌灶,梨月可以用厨房里的下脚料,几个人吃的不错。

鱼杂油渣、鹅掌鸡爪、猪血下水,多买的时令蔬菜,大家能分上一些。

现在胡妈妈当家,尖酸刻薄至极。她偷东西都是连锅端,一根枯草根子都不给旁人留,库房里都饿死耗子。

环环饿得脸都尖了,秋盈吃不饱,话都少了一多半。

好在干娘柳家的,给梨月送了些咸鸭子。

她看梨月碗里的白水菜汤儿,压着火气骂了两句。

毕竟凤澜院是沈氏的地界,现在谁也惹不起胡妈妈。

柳家的实在看不过,拉着梨月她们三个,去大厨房的灶上吃了顿饱饭。

大厨房吃的是梅干菜烧肉,油渣炖青菜,羊杂粉条汤,米饭里没有稗子。

每个菜都沾荤腥儿,闻起来香喷喷的,梨月猛吃三碗。

论理来说,凤澜院的粗使丫鬟,不能在这儿混饭吃。

可大厨房掌事儿秦嬷嬷,看她们活似饿了三天的狼崽子,也就没说别的。

在大厨房打牙祭,一顿两顿还好,多了还是不成。

第二天玉墨听说,也给她们送了些吃食。

澹宁书斋没有灶房,只能偶尔送点糕点,也不能常靠她。

吃了两天咸鸭子拌饭,梨月心思又活泛了。

沈氏三天两头装病,厨房院儿里不忙,大伙儿放羊似得。

她想继续做小食买卖,贴补饭钱是最好的。

但腌萝卜不能再卖,一来做起来太占地方,二来吃着太素了。

她要做些能卖好价钱,也能自己吃的东西。

咸鸭子就很不错,鲜香可口能下饭,没肉的时候也算打牙祭。

腌鸭子的手艺梨月熟悉,麻烦的是买生鸭蛋进府。

她趁空去找了柳家的,问鸭蛋是哪里买的,请干娘帮自己买些。

过了没两天儿,梨月带着秋盈与环环,从角门搬了一大篓鲜鸭蛋回去。

除了普通的红油咸鸭蛋,梨月还做了加香料的五香咸鸭蛋。

新鲜鸭蛋五个钱一个,算上酒、盐、香料、柴火等东西本钱大约八个钱。

她打算把红油咸鸭蛋卖二十个钱,五香咸鸭蛋三十个钱。

梨月满打满算,三个小人儿,一天三十钱足够吃好,剩下就是赚的了。

小算盘打的很好,再过七八天之后就有赚头了。

却不想这天一大早,玉墨来找她,说是宁大小姐叫她过去。

宁大小姐住玉真阁,就在宁夫人锦鑫堂后院儿。

一道蜿蜒雕花回廊,绕着三间正房,后面是二层绣花楼。

数株胭粉海棠,白玉鱼缸养着白莲金鱼,廊上挂着许多金丝鸟笼。

秀丽宁静的小院儿,散发着淡淡花香,梨月还从没进去过呢。

“小月,你来看看,这些点心都会做么?”

宁大小姐坐在绣锦软褥上,笑眯眯看着梨月,递了张纸笺过来。

“识字么?让玉墨给你念。”

纸上字迹娟秀,该是宁大小姐的笔迹,满满写着些点心名字。

枣泥山药糕、藕粉桂糖糕、软酪、茯苓牛乳糕、糖蒸栗粉糕。

关于吃食的字,梨月认得不少,连忙点了点头。

这些点心她都会做,小时跟干娘柳家的学过。

宁大小姐见她点头,又笑问:“让人家的当面做,你敢吗?”


等秋盈衣裳做好,梨月拿包袱叠好抱着,提着两个食盒,趁晚上跑去曹婶子屋里送礼。

梨月见识过曹大婶子的功夫,早就想跟她学厨艺。可她是宁国府出身,曹大婶是沈家陪房,一直不曾找到机会。

厨娘这行当最忌讳偷师学艺,曹大婶子是家传手艺,做拿手菜的时候都背着人,调味与选材,从不让旁人看见。

梨月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,也只能偷学鸡尖汤这小小不言的汤水菜肴。

厨艺中的东西,看了不一定能学会。许多关键地方,就是缺少一两点诀窍。若师傅不肯点拨,任你做三年五载,味道也不对付。

在凤澜院小厨房,想和曹大婶子学厨的人有不少,大多是婆子媳妇。只凭几句好话,就想学一两样拿手菜,好去外头卖弄。

这种人曹大婶子一律不教。她自幼在市井混过,对这些小心思了如指掌,她的厨艺是家传之宝,不是卖艺的玩意儿。

她找徒弟得找个合心意的,最好是年纪小、手脚勤快、聪明机灵。将来传承她曹家的手艺,在御街上开家酒楼,供奉她养老享福。

厨娘这行当里头,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,曹大婶可不会随意教人。

凤澜院里的沈家丫鬟,都是锦衣玉食娇气人儿,一个两个都想巴高往上。上等的争当通房半主儿,最不济也要做清闲活儿,厨下的手艺无人肯做。

曹婶子冷眼看了几年,身边肯学肯做的孩子,也只有梨月一个。

可她也知道若收梨月做徒弟,沈家陪房要说闲话,小姐那里也通不过。

“不是我不肯收,是你小月不是自由身。你是宁国府死契丫鬟,这辈子离不开府里。我的手艺交给你无用,跟着你干娘学做小食面点就够了。”

梨月的干娘柳家的,是大厨房里做面点的,曹大婶子知晓。

她嘴里推脱着,眼神瞥着桌上堆着的礼物:一套夏日单衣,一瓶上好南酒,四样熟肉两盒点心,外加一根实梗寿字金簪,梨月花五两银子打的。

这点礼物不多不少,曹婶子虽看不在眼里,心里却有些动了。

一个粗使小丫鬟,能拿出这些来,也算得上倾家荡产。

梨月懂得她的心意,连忙磕了几个头,抿嘴笑道:“不敢求大婶儿收我做徒弟,只想给大婶烧火提水打下手。我反正在厨房,婶子使唤我就好。”

话说到这份上,曹大婶没再说别的,将礼物默默收下。

她们说好不收徒,只让梨月在她的灶下打杂。

对于梨月来说,这就已经很好了。她偷看过曹婶子做菜,只刀工、剔骨就够她学一阵子,更别提平日膳桌上的大小菜肴。

从这天起,梨月就在曹婶子的灶上打杂。

提水烧火切菜,所有活她一个人包圆儿。

梨月本就是勤快性子,众人见曹婶子这般使唤她,还道是谁使了坏心。

只有秋盈、环环两个,背地里说她贱骨头,非上赶着寻苦吃去。

这天下午无事,梨月在厨房院里洗菜,忽见正房派来个三等丫鬟,踩着门槛子叫唤。

“一会儿沈三奶奶过来看望小姐,你们好生炖汤水点心。这是咱娘家亲戚贵客,若怠慢了小姐不依!”

众人点头应了,梨月不由暗自摇头。

沈氏的脾气真是够乖戾。

她沈家的亲戚来做客,就嘱咐汤水点心不许怠慢。前些日子宁大小姐来看望她,连一碗热茶都没端上去。


姑嫂俩正低声说话,忽见个二等丫鬟进来回话:“奴婢见花园里正摆桌子。怕是太太知道三舅奶奶来了,让人预备宴席。咱去不去锦鑫堂请安?”

以往沈家的女眷过来,宁夫人都会设宴招待。

沈氏便冷笑道:“我身上不好,让太太自己吃去!”

沈三奶奶忙扯住丫鬟,起身笑道:“妹妹越发娇贵。我来看你,若不去拜见当家主母,岂不让人笑话沈家没礼数?罢了,你也别躺懒了,你们府里花都开了,咱看看花也好!”

强拉着沈氏更衣梳洗,姑嫂两个携手出了凤澜院。

凤澜院的梅花树开的败了,满都是绿叶。唯有四株碧桃树,花朵繁盛红粉缤纷,煞是好看。

沈氏临出门,换了身鹅黄缎裙袄,头上斜挽发髻,插了金翠虫草头面。

两个二等丫鬟提香炉引路,两个三等丫鬟抱着披衫、汗巾、软帽。

姑嫂两个在中间,芷兰、芷清两边陪着。

后头四个三等丫鬟提食盒,带着点心、茶汤跟随,一群人前呼后拥。

“三嫂要看花儿,不如咱绕些路,穿花园子过去。那边海棠花开得正好,衬着假山石子,池塘边一圈嫩柳,还有些看头儿。”

沈氏与沈三奶奶挽着手,故意慢慢走,要卖弄家里好景色。

沈三奶奶是江南商贾,知这里是仿南方幽静景致,故意捧着她。

“若论景致,你们府里做绝了。妹妹好福气,出院儿走一趟,前呼后拥的架势,在咱家里哪有这样儿!”

沈氏淡笑道:“虚礼儿罢了。一旦府里来客,太太叫我去迎候,必定让摆主母娘子的派头。出入这么些丫鬟跟着,有什么意思?”

沈三奶奶见她有意显摆,抿嘴一笑恭维:“正是呢。比如咱沈家里,母亲与大嫂自然要讲究,我这样儿小儿媳妇才不必。”

一路往花园去,来往仆人极多,都远远退着行礼,意意思思交头接耳。

沈氏正疑惑,已隐约听见花园子热闹,许多人嬉笑。

她这里慢下脚步,让方才传话儿的二等丫鬟春棠过去看,是不是小姐们在院子里玩,回头对沈三奶奶皱眉:“宁家小姑子们,都是惹人厌烦的性子,总唤我过来玩闹,我不爱理她们。”

沈三奶奶忙笑道:“妹妹别这么说,你是个做嫂子的,能陪她们几年?赶明儿她们出阁,只怕你心里要想呢。若真是小姐们在,让人回去拿礼物,你当面赏了她们。”

正说着话,春棠已跑了回来。

“不单咱家的小姐都在,还有本家少奶奶、姑娘,外头表小姐、表少奶奶,连二房三房姨奶奶们都在,还有些客人我不认得。今日大小姐做春日宴,大伙儿刚踢完蹴鞠,正要入席开宴。”

她说完不敢抬头,又迟疑道:“太太、老太太也来了,要给给小姐们凑趣儿,刚刚……”

沈氏听了简直不信,松了沈三奶奶的手,快步到了花园粉墙外。

透过窗隔儿,就见花厅上两个正位,祖母宁老太君,宁夫人已经坐下。

两侧各有四张大圆桌席面,众婆子正张罗上菜。

春日宴不是正经大宴,主人客人都是年轻女眷,也就没那么多礼数。

宁大小姐带着两个妹妹招呼人安席。

最小的宁四小姐,还在花树下,与几个小表姐打秋千玩。

满园莺飞蝶舞笑声不断,老太太、太太都展了笑颜。

众人熙熙攘攘,笑闹不绝于耳。

沈氏愣怔怔立在院外,只觉这些笑声无比刺耳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